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公墓简介
  • 服务项目
  • 墓园展示
  • 资质证书
  • 购墓须知
  • 服务流程
  • 墓园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服务项目
  • 特色村民墓园
  • 特色园丁墓园
  • 特色劳模墓园
  • 特色军人墓园
  • 特色英烈墓园
  • 昌图墓园新增服务项目
购墓须知
  • 购墓须知
  • 要有合法票据
  • 不贪小便宜
  • 小心谣言
  • 要选合法公墓
墓园资讯
  • 您所在的位置: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墓园资讯
  • 文章正文
除了树葬,还有哪些常见的生态葬形式?
发布日期:2025-08-25 浏览次数:19

在墓园生态葬体系中,树葬只是 “生命回归自然” 的一种表达,还有花葬、草葬、海葬、江葬、骨灰撒散、壁葬(生态型)等多种形式,它们以不同的自然载体、空间设计,适配逝者与家属的多元需求,既践行绿色殡葬理念,又让逝者精神通过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方式得以延续,成为生命价值纪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一、花葬:以花海为伴,让生命在芬芳中诗意延续

花葬以 “花卉为核心载体”,将逝者骨灰与花田融合,强调 “生命如花期般绚烂,亦如花草般循环”,适合热爱生活、喜爱自然美学的逝者。其核心设计围绕 “专属花境 + 轻量纪念” 展开,避免传统墓碑的厚重感,让安葬点成为花田中的 “诗意坐标”。

在花葬区域规划上,墓园会根据花卉生长特性与季节变化,打造 “四季有花、步步有景” 的花田景观 —— 春季有樱花、郁金香花葬区,夏季设薰衣草、向日葵花葬区,秋季配菊花、桂花花葬区,冬季则保留腊梅、山茶等耐寒花卉区域,确保家属全年祭扫时都能看到鲜活的自然景象。具体到单个安葬点,会采用 “骨灰降解 + 花株绑定” 的方式: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盒(材质多为淀粉基、纸浆基,3-6 个月可自然降解),埋入花株下方 50-80cm 处,骨灰降解后可作为花卉生长的养分,实现 “生命滋养自然” 的闭环;安葬点不设传统墓碑,而是在花株旁设置直径 10-15cm 的圆形纪念牌,材质选用可回收金属或天然石材,刻有逝者姓名、生卒年份,以及一句贴合花卉意象的短句(如 “化作玫瑰,岁岁芬芳”“伴菊绽放,思念绵长”),部分纪念牌还会嵌入微型二维码,扫码可进入逝者线上纪念空间,查看生平故事与照片。

花葬的精神传承价值,在于 “以花为媒传递情感与品格”。若逝者生前喜爱某类花卉(如象征浪漫的玫瑰、代表坚韧的雏菊),家属可指定对应的花葬区,让逝者 “与喜爱的花相伴”;祭扫时,家属可亲手为花株浇水、施肥,甚至更换小型装饰(如手工编织的花环、定制的金属小挂件),在照料花卉的过程中寄托思念。某墓园为一位退休花艺师设计花葬时,选择她生前最擅长培育的月季花丛,纪念牌上刻着 “她用一生培育美丽,如今成为美丽的一部分”,每年月季盛开时,家属会带着她生前制作的花艺工具来祭扫,仿佛仍能与她 “一起打理花园”,这种沉浸式的纪念体验,让思念更具温度。

二、草葬:以草坪为席,让生命在绿意中低调沉淀

草葬以 “大面积草坪为载体”,主打 “简约、自然、融入大地” 的理念,适合追求低调、向往 “归于平淡” 的逝者。其设计核心是 “无碑化 + 草坪一体化”,让安葬点与草坪无缝融合,弱化 “安葬” 的仪式感,强调 “生命回归大地的本真”。

草葬区域多选用耐践踏、四季常绿的草坪品种(如高羊茅、黑麦草混播草坪),整体呈现开阔、平整的绿意景观,避免过多人工装饰。单个安葬点采用 “浅埋降解” 工艺:将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袋(无需骨灰盒),直接埋入草坪下方 30-50cm 处,上方覆盖草坪,仅在对应位置做微小标记 —— 常见的是采用 “金属地钉 + 植物标识”:金属地钉嵌入地下,顶部与草坪平齐,刻有逝者姓名首字母与生卒年份;地钉旁种植小型多年生草本植物(如三叶草、酢浆草),通过植物的生长位置明确安葬点。这种设计让草坪保持整体完整性,从视觉上看,整个区域就是一片纯净的绿地,只有家属知晓 “哪片草下有亲人的痕迹”,契合 “低调归真” 的需求。

部分草葬区域还会配套 “草坪纪念步道”,步道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,两侧标注 “生命与自然共生”“绿意长存” 等短句,步道旁设置木质休息长椅,家属可在此静坐、缅怀,感受草坪的宁静。草葬的精神传承,在于 “以平凡的绿意传递‘质朴、包容’的品格”—— 正如一位选择草葬的逝者家属所说:“他生前一辈子低调做人,现在融入草坪,不占多余空间,还能滋养小草,这就是他想要的‘平凡又有价值’的归宿。”

三、海葬 / 江葬:以江河湖海为归,让生命在辽阔中永恒

海葬、江葬(或湖葬)以 “水域为载体”,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、江河或湖泊,主打 “辽阔、自由、循环不息” 的理念,适合热爱江河湖海、向往 “无界归宿” 的逝者(如航海从业者、长期生活在水边的人、追求 “胸怀广阔” 精神的人)。这类生态葬突破了陆地空间限制,以 “自然水域的循环” 象征 “生命的永续”,是生态葬中 “最具开放性” 的形式。

海葬、江葬的实施需遵循严格的环保与合规流程:墓园会与专业海事、水务部门合作,选择指定的无污染水域(远离水源保护区、航道),使用专用环保船舶开展撒散活动。活动设计注重 “仪式感与环保性” 的平衡:出发前,在码头举办简约的告别仪式,设置白色花束、素雅背景板,家属可手持逝者照片、讲述简短回忆;登船后,工作人员会讲解撒散流程与环保注意事项,提供可降解的花瓣(如白菊、百合花瓣),与骨灰混合后撒入水中;撒散时,船舶会缓慢航行,播放逝者生前喜爱的轻音乐,家属可按顺序将骨灰与花瓣撒入水域,同时默念思念或祝福。部分墓园还会为海葬、江葬配套 “纪念信物”:将撒散水域的海水、江水装入定制玻璃瓶,搭配刻有逝者姓名与撒散日期的金属牌,作为家属的 “念想载体”;或制作 “水域纪念证书”,标注撒散的经纬度、日期,记录 “逝者归于 XX 海域 / 江河,与自然共生”。

这类生态葬的精神传承,在于 “以辽阔水域传递‘包容、永恒’的精神”。若逝者是航海家,海葬象征 “他永远航行在热爱的大海上”;若逝者是环保主义者,江葬寓意 “他化作水源的一部分,继续守护江河”。某墓园为一位毕生致力于长江生态保护的学者举办江葬时,家属将他的研究笔记复印件与花瓣一起撒入长江,工作人员在纪念证书上写道:“他用一生守护长江,如今,长江永远守护他的精神。” 这种与逝者人生理念契合的安葬方式,让 “归于自然” 不再是简单的形式,而是精神的延伸。

四、骨灰撒散:以自然为壤,让生命在土地中无痕循环

骨灰撒散是 “最极简的生态葬形式”,不设固定安葬点,将逝者骨灰直接撒入指定的自然区域(如森林、草原、山地),主打 “无痕、回归、与自然完全融合”,适合追求 “彻底归真”、不希望留下具体纪念标识的逝者。其核心是 “无标记 + 环保撒散”,让生命以 “看不见的方式” 融入自然。

骨灰撒散的区域需经过严格筛选,通常是墓园规划的 “生态撒散区”—— 可能是一片原生森林、一片天然草原,或一片种满本地植物的山地,确保撒散区域生态系统稳定,且远离人类活动密集区。撒散过程注重 “尊重与环保”:工作人员会提前清理区域内的垃圾,确保撒散环境纯净;撒散时,使用专用工具将骨灰均匀撒在土壤表面或植被根部,骨灰无需任何包装(或使用可降解纸袋),让其自然渗透到土壤中,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;撒散后,不做任何人工标记,仅为家属记录撒散的大致区域与时间(如 “2025 年 4 月,撒于 XX 森林东区松树林下”),作为家属日后 “凭吊的记忆坐标”。

部分墓园还会为骨灰撒散配套 “自然纪念仪式”:在撒散区域种植一棵 “集体纪念树”,树上悬挂刻有 “生命归于自然,精神永存” 的铭牌,家属可在纪念树下放置鲜花、书写思念卡片,虽无个人标记,但有 “集体精神寄托”;或组织 “撒散纪念会”,每年邀请选择撒散的逝者家属齐聚,分享逝者故事,共同为撒散区域的植物浇水,感受 “众多生命共同滋养自然” 的温暖。骨灰撒散的精神传承,在于 “以‘无痕’传递‘淡泊、豁达’的人生态度”,正如一位家属所说:“他生前不喜欢繁琐的形式,现在融入土地,滋养草木,看不见却无处不在,这就是最好的纪念。”

五、生态壁葬:以垂直空间为载体,让绿色与纪念共生

生态壁葬是 “传统壁葬的绿色升级”,区别于普通壁葬的石材密集排布,它以 “垂直绿化 + 生态材质” 为核心,在墙体上融入植物与环保设计,适合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墓园,或希望 “既节约空间,又保留纪念标识” 的家属。其设计核心是 “壁体绿化 + 可降解骨灰盒”,实现 “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” 的平衡。

生态壁葬的墙体采用 “模块化设计”,每个模块为可容纳 1-2 个骨灰盒的空间,材质选用透水、透气的生态混凝土或再生石材,确保墙体内部空气流通、水分渗透;模块外侧不做封闭装饰,而是种植垂吊型或攀爬型植物(如绿萝、常春藤、凌霄花),植物根系可通过墙体的透水孔吸收水分与养分,覆盖整个壁体,形成 “绿色纪念墙”;每个模块对应一个小型纪念牌,采用可回收金属制作,嵌入植物间隙,刻有逝者姓名、生卒年份与简短纪念语,避免遮挡植物生长。部分高端生态壁葬还会在墙体内部设置 “雨水收集系统”,收集的雨水用于浇灌墙体植物,进一步践行环保理念。

生态壁葬的精神传承,在于 “以‘垂直绿意’传递‘向上、坚韧’的精神”—— 墙体植物不断生长、向上攀爬,象征逝者精神 “生生不息”;同时,垂直空间的利用也契合 “节约资源、尊重自然” 的理念,适合注重 “环保与实用平衡” 的家庭。某城市墓园的生态壁葬墙建成后,成为墓园的 “绿色地标”,家属祭扫时,不仅能看到亲人的纪念牌,还能欣赏满墙绿意,不少家属反馈:“以前觉得壁葬冰冷,现在有了植物,感觉温暖多了,就像亲人住在‘绿色的房子’里。”

这些生态葬形式虽载体不同、设计各异,但核心都围绕 “生命回归自然、精神通过自然延续” 的理念,与墓园生命价值纪念体系高度契合。无论是花葬的诗意、草葬的质朴,还是海葬的辽阔、生态壁葬的集约,都让 “生态葬” 不再是单纯的 “环保选择”,而是承载逝者精神、寄托家属情感的 “个性化生命归宿”,真正实现 “每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,都是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致敬”。

本文网址:https://ctgongmu.com/news/11/179.html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连接过去与未来、守护家族精神的温暖港湾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公墓简介
  • 服务项目
  • 墓园展示
  • 资质证书
  • 购墓须知
  • 服务流程
  • 墓园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https://ctgongmu.com 昌图县昌图镇八家子村公益性公墓

地址:辽宁省昌图县昌图镇(满井)八家子村满福山 联系电话:13591000586 13898595252 办公电话:024-75594252

技术支持:大友科技

扫一扫浏览手机网站